经济学基础(一):经济学十大原理

前言

由于社会的资源是稀缺的,经济学(economics)便是研究社会如何管理稀缺资源的一门学科。这篇文章归纳了曼昆《经济学原理》一书中经济学十大原理,这十大原理分别从「人们如何做出决策」、「人们如何相互影响」、「整体经济如何运行」三个方面来阐述。

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People face trade-offs.」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人们为了获得一件喜爱的东西,不得不放弃另一件喜爱的东西。例如学生必须决定时间的分配问题,父母必须考虑家庭收入的使用分配问题,社会需要面临「效率」和「平等」之间的选择问题。

  • 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大利益的特性。通俗理解未经济蛋糕的大小。
  • 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的特性。通俗理解为经济蛋糕的公平分割。

当政府将富人收入再分配给穷人时,就减少了对辛勤工作的奖励,其结果是人们工作少了,经济蛋糕小了。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而放弃的东西

「The cost of something is what you give up to get it.」

这个原理主要讲的是「机会成本」的概念。考虑上大学的成本,上大学的收益是获得了知识并在一生中都能拥有更好的工作机会,成本却不单单是学费、书籍费、住宿费和伙食费。

首先,不上大学也需要住宿以及吃喝,最重要的是上大学最大的成本是时间,将时间花费在上大学时就不能将这些时间用于工作获取收入。因此决策者做决策时应该认识到每一种可能的行动带来的机会成本。

  • 机会成本:某种东西的机会成本为为了获得这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Rational people think at the margin.」

理性人考虑如何获得最大利益时会考虑边际变动带来的影响,例如航空公司200座位飞机某一次航线的成本为10万美元,平均每个座位的平均成本为500美元,这样考虑的话航空公司的机票价格不应该低于500美元。事实上,理性的航空公司通过考虑边际量来增加利润,假设飞机起飞前还有若干空位,且有乘客愿意支付300美元买一张机票,航空公司会将机票卖给他。因为增加一位乘客的成本仅仅是饮料的成本而已,即边际成本很低。

再有一个例子就是作为非必需品的钻石价格很高和而作为必需品的水价格很低,原因在于人们对于物品的支付意愿基于增加一单位该物品所获得的边际收益。因为水很多,因此增加水带来的边际收益很低,而钻石很少,其边际收益却很高。

对于理性的决策者来说,一种行为的边际收益大于边界成本时,他才会行动。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People respond to incentives.」

因为理性人通过比较成本和收益做出决策,故他们会对激励做出相应的反应。例如商品的价格提高会使人们减少对于此种商品的消费,且会增加生产商的生产量。政府提高汽油税会鼓励人们开小型节油型汽车,给工作更好的人提供更高的工资会使人们更努力工作等。

人们如何相互影响

原理五: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

「Trade can make everyone better off.」

贸易可以使得每个人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通过和他人进行贸易,人们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获得各种各样的物品和服务。实际上用两个人Frank和Ruby生产土豆和牛肉举例。假如每人每天工作8小时,Frank生产1盎司牛肉需要60分钟,生产1盎司土豆需要15分钟;而Ruby生产1盎司牛肉需要20分钟,生产1盎司土豆需要10分钟。可以看出Ruby生产土豆和牛肉的能力都高于Frank。

即使是这样,两人之间开展贸易仍然能够使双方都受益,这可以用「比较优势」的理论来解释。这里我们分别计算一下Frank和Ruby生产土豆和牛肉的机会成本。

  • 比较优势:一个生产者以低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生产某种物品的能力。
1盎司牛肉的机会成本 1盎司土豆的机会成本
Frank 4盎司土豆 1/4盎司牛肉
Ruby 2盎司土豆 1/2盎司牛肉

这里可以看出Frank在土豆的生产上对Ruby有比较优势,其土豆生产的机会成本低;而Ruby在牛肉的生产上对Frank有比较优势,实际上两种商品的比较优势是倒数关系。

当Frank与Ruby之间以两种机会成本之间的价格进行贸易的时候,会使得双方获益。如以1盎司牛肉换取3盎司土豆的价格进行贸易,这意味着Frank以低于4盎司土豆的价格买到了牛肉,而Ruby以低于1/2盎司牛肉的价格买到了土豆,双方都获益!

对于国家来讲也是这样,贸易能够使得每个人生产自己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然后以低于自己机会成本的价格换取到其它物品。

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Markets are usually a good way to organize economic activity.」

在中央计划经济国家,政府决策者决定生产什么产品和服务、生产多少,以及谁生产和消费这些产品和服务,这种经济模式运行的前提假设是决策者能够最佳地配置经济中的稀缺资源。

而在市场经济中,由企业决定雇佣谁和生产什么,家庭决定为哪家企业工作,以及用自己的收入购买什么,在这期间,价格引导着彼此决策。在市场经济中,没有一个人追求整个社会的经济福利,每个人都主要关心自己的利益,但事实证明市场经济能够促进总体经济福利。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了经济学中最著名的观察结果:家庭和企业在市场上相互交易,他们仿佛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所指引,实际上价格就是看不见的手用来指引经济活动的工具,在任何市场上,买家和买家都盯着价格做出决策。

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Government can sometimes improve market outcomes.」

我们需要政府的原因之一是:只有政府落实规则并维护对市场经济至关重要的制度时,看不见的手才能施展其魔力。例如市场经济需要实施「产权制度」,农民需要被保证种出来的粮食不被偷走,餐馆需要被保证客人离开前付费等。

需要政府的另一个原因是:尽管看不见的手是强有力的但不是无所不能的。政府干预经济主要是出于两类原因:促进效率或促进平等。

对于效率目标,当存在「市场失灵」时,设计良好的公共政策能够提高经济效率。

  • 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市场失灵原因有两个原因:「外部性」和「市场权力」。外部性是指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的福利产生了影响,例如产品生产带来了污染引起附近居民的健康问题。市场权力指单个个人或公司不适当的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

对于平等目标,看不见的手并不能保证每个人都拥有充足的食物、体面的衣服和完善的医疗服务,根据某种政治哲学,需要政府进行干预。

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服务的能力

「A country’s standard of living depends on country production.」

几乎所有生活水平的差别都可以归因于各国「生产率」的差别。一国的劳动生产率提高,这个国家公民的生活水平就更高,高收入国家公民比低收入国家的公民拥有更多的电视机、更多的汽车、更好的营养和更长的预期寿命。

  • 生产率:每一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服务数量的差别。

原理九: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Prices rise when the government prints too much money.」

这点我们每个人都深有体会。

  • 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上升。

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Society faces a short-run trade off between inflation and unemployment.」

大多数经济学家这样描述货币注入的短期效应:

  1. 经济中货币量增加刺激了社会的整体支出水平,从而增加了对物品和服务的需求。
  2. 随着时间推移,需求的增加会引起企业提高物价,但同时,它也鼓励企业雇佣更多的工人,并生产更多的物品与服务。
  3. 雇佣更多的工人意味这更少的失业。

因此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决策者可以通过改变政府支出量、税收量以及发行的货币量来影响对物品和服务的总需求。需求的变动又反过来影响经济在短期中所经历的通货膨胀和失业的组合。

参考文献

  1. 《经济学原理(第8版)》格里高利•曼昆